艺术学院7月29日讯(记者沈净如 王少辉报道)7月29日上午10:00在华东交通大学校南区礼堂,吴文光老师以《神奇秘谱诠释的如此》为题,对《神奇秘谱》的打谱历程进行再释,为大家献上一场精彩的讲座。
讲座伊始,吴文光老师直接切入正题,向大家介绍《神奇秘谱》的基本概况,它是明代宁献王朱权领导下的一批人,花了十二年时间编纂的,一部包含从汉魏到宋元各个历史时期的大小六十四首琴曲,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大型琴谱专集。阐明了概况,也让大家清楚地知道了《神奇秘谱》是研究古琴音乐的重要资料,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和史料价值。

吴文光《神奇秘谱》讲解现场
随后,吴老师讲到何谓“打谱”,让我们了解到,成为一名真正的琴家绝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众所周知,琴谱是以减字为载体的,它不包含具体的节拍符号。因此,要把古代琴曲的个性和风格音响化就必须对谱按弹,在演奏上求得对古谱的合理诠释,这一过程被称作“打谱”。然后,再用现代录音技术或通用的记谱法把它记录下来,使之相对固化,形成一种版本。打谱是一个二度创作的过程,需要花费琴家很多心血。同时,要把古谱弹好,琴家必须具备历史、哲学、文化、音乐、艺术等多方面的素质和修养,“很难设想一个在琴艺和修养上,都与从事打谱要求不相称的人,能够在琴曲发掘整理上做出成就来”。吴老师说道。
讲座快接近尾声,吴老师播放了两段弹奏《神奇秘谱》的片段,委婉连绵、如鸣佩环的琴声,仿佛勾勒出一幅鲜明美丽的风景画在听众眼前,幽泉自山涧叮当流出,汇成一泓碧玉般的深潭,水潭里荡起一层层细碎的涟漪,水中摇曳着一轮金黄的明月……
年近古稀的吴文光老师于八十年代留学美国,获得威斯里昂大学民族音乐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民族音乐学、中国音乐史论课程导师,教授民族器乐表演学科古琴专业课程,同时兼任研究部主任,中国音乐馆馆长职务,为中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中青年琴家。同时,他也是古琴艺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责任编辑:王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