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院11月3日讯(记者田雨露 陆乔艺报道)为激发全校师生坚定信心,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党校委决定,在师生中广泛开展向刘波同志学习活动。11月3日晚七点,艺术学院A409,刘波以《我的名字叫辅导员》为主题,为我院世纪英才学员和全体学生会干部成员开展了一场有重要意义的讲座。艺术学院学工办主任李杰、13级辅导员林彤、团委副书记雷娉婷出席会议,会议由学工办主任李杰主持。

刘波
刘波,男,汉族,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1996年参加工作以来始终坚守学生教育阵地,2010年至今任华东交通大学软件学院专职辅导员,并于2013年至今担任院学工办副主任,学生党支部书记,深入探究学生教育工作规律,大胆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同时担任《形势与政策》等课程的主讲教师。

听讲
刘波曾被江西省教育厅评为江西省2013年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入围奖,被华东交通大学评为“综治先进个人”,他撰写的辅导员博文“辅导员老师礼赞”被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评为全国100篇优秀博文奖,辅导员论文《现代大学之道与用的文化哲学审视》被江西省教育厅评为一等奖,辅导员博客“沧海一粟,学海一舟”,被江西省委、省政府授予“江西省先进工作者(省劳模)”荣誉称号。他始终秉承“一切为了服务学生,一切为了学的发展”主动贴近学生、服务学生、关爱学生,甘做学生的求学恩师、成长益友。万明书记曾这样评价刘波:“刘波同志和每一位辅导员一样认真做好工作,但不同的是他勇争第一的精神。”

同学发言
“什么是辅导员呢?”刘波的一个问题引起了在座学生的广泛讨论。同学们纷纷给出答案,如“有困难,找导员”、“做学生工作的人”、“学习生活中,导员指引着我们的方向”等。面对多种答案,刘波老师通过“不辞辛劳为青春领路人”、“辅导员名称的由来”和“辅导员职业发展的重要文件”这三点来讲解了“辅导员”的含义。并说道,辅导员的工作现状是比较辛苦的,为了工作、为了学校、为了学生他们每天都在忙碌着。从上世纪30年代已有了“政治指导员制度”,1961年确立“政治辅导员”一职,一直延续发展到现在,越来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由此得出了“辅导员”的“定义”:一、既是教师又是管理者;二、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三、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
刘波对“辅导员”三字的深入讲解,让在座所有学生都对辅导员有了更多的了解,对自己的辅导员增多了感激,对所有的辅导员增添了敬意。刘波的一篇文章《我的名字叫辅导员》,真挚的话语写出了每一位辅导员的心声,写到了他们的日常更写到了他们对学生的期望每一个字都显得沉甸甸,每一句话都包含着他们对学生的关爱。在座学生满怀深情地齐读了这篇文章,表达出了学生们对可爱、可亲、可敬的辅导员们的敬爱,气氛温馨而感动。
最后,李杰老师对本次会议进行了简短总结,希望通过此会议老师们、同学们要认真学习并向身边的同学宣传刘波同志的先进事迹,扩大典型的影响力,激励广大师生以他们为榜样,为学校事业发展不断做出新的更大成绩。
责任编辑:蔺志强